2007年2月14日星期三

【新闻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网游

“教育网游”听起来有些新鲜,教育的一线用户是否认可,一线真实的需求与声音是什么呢?

知识:科学严谨有体系

毕竟,教育有很实际的目标,那就是要让学生迅速获得知识与能力。无论采取什么手段,都需要以提高、增强知识的获得为第一要素。为此,教育网游至少需要防止以下三方面的知识缺陷。

第一,不能以简单知识作为网游内容的载荷。从以前出现的教育网游和流通的单机教育游戏来看,知识载荷过于简单是最大的问题之一。由于既要考虑娱乐性又要考虑知识性,加之游戏脚本创作缺乏一线教师参与,极易导致游戏的知识目标弱化,形成简单的知识载荷,对师生的真正需求大打折扣。所以,怎样突出学习中的难点、重点,怎样激励学生掌握更多、更有用的知识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
第二,不能教材搬家作为网游框架。教材简单搬家对知识的趣味性和易接受程度都是损害,造成网游在内容上与知识脱离,在情节发展上与知识关系不很密切。其实,师生关注的知识是课本不容易解决的那一部分,而不是人人都知道的普通知识。所以,要注重架设恰当的知识形式,才能打造出真材实料的网游。

第三,不能以泛化知识体系虚化教育功能。教育网游与资源库、课件等教育手段不同,也更容易虚化教育功能。比如语文教学,需要根据不同的学龄段对读、写、听、作有不同要求,是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体系的。在网游中,单独让学生以虚拟主人公身份按故事的线索去学习,新的知识体系要与原来的知识体系密切联系,这是难度较大的工作。

形式:故事、游戏引导学习

如果网游中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佳,会形成类似“电灌”的后果,甚至会破坏学生的兴趣。只有合理地借鉴娱乐网游的交互性、结果不确定性、竞争性、协作性和共享性等特点,才能防止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现象的发生。

竞争是游戏中最具特色的形式,是提高操作者兴趣、欲望、满足感的基本元素。如何在教育中正确运用竞争机制,需要认真斟酌。无论是过关、升级、积分、财物,还是各种“值”的获得,都要针对教育目标、教育原则认真审视。既要防止套用娱乐网游中的打杀升级产生副作用,又要解决知识问答等简单方式的单调性。竞争方式还需要不断创新。可以参考电视媒体中的互动参与、区域挑战大奖赛等经验。

多人参与、合作操纵是网游的一大特色,教育网游也要利用网络技术来突破地域、人群限制,在学习过程不确定性、虚拟性和协作性上有所发展,这也会对开发优秀教育网游有所借鉴。有人就在利用网游技术试验如何把远程教育构造三维虚拟课堂,在教室里有学员、同桌、老师等一切与真实环境相似的虚拟元素,让虚拟化学习真实起来。

另外,教育网游的界面、画面、故事等形式都要与内容密切配合,要防止过于华丽的界面和过于繁琐的故事掩盖了教育实用性,更要防止极尽形式的美化而把教育功能仅仅当作了点缀,这样的教育网游是名不符实的。

效率:珍惜学生与教师的时间

效率永远是教育界的重大需求。而游戏设计者为了拉住用户往往会在难度级数、故事情节等环节上多加设置,让玩家不能迅速地结束游戏,拖延玩家的在线时间。但是,教育却没有这么多时间。学科多、课时少、硬件环境缺乏等都制约了学生难有过多的时间用在教育网游上。据统计,长时间的网上学习效率并不佳,所以,网游的效率需要精确地核算。

对教育网游的优劣评价不会像娱乐网游那样仅仅只来自玩家,还来自行家——教师。教师的要求甚至会影响教育网游的商业价值和销售运营,是开发商们不得不关注的重要因素。

综上所述,教育网游的开发面临多个“双重”问题:知识与形式的结合、娱乐与教育的配合、教师与学生的认同、功能与效率的评价等。只有正视、解决好这些问题,才能开发出更符合教育所需的教育网游来。(特约作者 苍山子)

转载自:http://www.k12play.com/news/speciallist_detail.aspx?infoID=98

没有评论: